曹冲称象的故事,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。这个聪慧早熟的少年自幼便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智,因而成为曹操最钟爱的儿子之一。然而,命运对他并不眷顾,他在年仅十三岁时便离奇去世,留下了无尽的惋惜。
曹冲是曹操与环夫人所生之子。环夫人先后为曹操诞下三子,除曹冲外,还有燕王曹宇与彭城王曹据。不同于常人,曹冲自小展现出过人的聪慧与仁爱,既懂孝顺,又待人宽厚。《魏书》中称他“辨查仁爱,与性俱生,容貌俱美,有殊于众”,意思是说他的智慧与仁德是天性所带,与外貌的俊美相得益彰,因而深受曹操的偏爱。甚至有史料记载,曹操曾起过让曹冲继承大业的念头。若非英年早逝,或许曹魏的历史走向将大为不同。
谈及曹冲,人们最熟悉的便是“称象”的故事:当大象被献入曹营时,年幼的曹冲想出了用船和刻水线的方法来推算重量。这个故事千百年来常被用来展现他的机智。然而,许多史学家提出了质疑:亚洲象本为热带动物,直到建安十五年(210年),孙权才派部将步骘出任交州刺史,当地士燮兄弟为了讨好东吴,才进贡过大象。而曹冲则早在建安十三年(208年)之前便已去世,时间上明显对不上。由此看来,这则故事极有可能是后人附会而成,用来突显他早慧的形象。事实上,类似的“以船测重”的方法早在战国就已出现,《符子》中记载燕昭王便曾命水官用此法称量大猪。
尽管称象的真实性存疑,但曹冲的聪慧却是毋庸置疑的。《三国志·魏书》中明确提到,曹操多次在群臣面前夸赞曹冲,并流露出想让他继承大业的意向。须知曹操一生子嗣众多,二十余个儿子之中,能脱颖而出并获得厚望,足以证明曹冲才智出众,品行亦佳。少年成名的他,注定是曹家最耀眼的一颗明珠,因此他英年早逝,更加令人叹惋。
展开全文
建安十三年,曹冲因病去世,年仅十三岁。史书记载,曹操为挽救爱子,甚至亲自向天祈求,但依旧无法留住他的生命。丧子之痛让曹操悲恸不已。至于曹冲的死因,正史中并无明确记载,因此后世流传出种种猜测。有说是世子曹丕所害。因在曹冲去世时,曹丕曾安慰父亲,却换来曹操愤然的一句“此我之不幸,而汝曹之幸也”。似乎话里有话,令世人猜测其中是否另有隐情。然而仔细考察便知,这一说法多半站不住脚。毕竟在嫡庶有别、立嫡为长的传统下,庶出的曹冲年幼又资历不足,对曹丕的地位并不构成实质威胁。曹操的那句话,更可能是因赤壁兵败、幼子夭亡,心情极度悲愤而脱口而出。
还有一种较为诡异的说法,认为曹冲的死与另一位神童周不疑有关。周不疑是荆州零陵人,才华横溢,少年成名。曹操平定荆州后,曾想招他为婿,但遭到拒绝。于是,曹操将周不疑安置在曹冲身边,期望两人能建立感情,日后为己所用。出人意料的是,两人相处不久,曹冲竟骤然离世,周不疑也因此成为最大嫌疑对象。更何况周不疑的亲族在荆州陷落后非死即俘,他本人对曹操心怀怨恨,拒婚或许本就是一种无声的抗争。如果他真因此对曹冲下手,也并非完全不可能。曹操似乎对周不疑始终心存怀疑,最终还是派人将其暗中诛杀。
无论真相如何,曹冲的死注定成为魏国历史上最大的遗憾之一。他的聪慧、仁孝与才情,使人们在后世反复追忆,而围绕他早逝的疑团,也让这段历史更添几分神秘与唏嘘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